跳到主要內容區
靜宜教發
 
 
 
 

生成式人工智慧(GEN-AI)使用指引與規範

靜宜大學

生成式人工智慧(GEN-AI)使用指引與規範

一、導言與目的

隨著生成式AI技術的普及和發展,越來越多的師生開始使用這些技術來進行學習和創作。生成式AI,如大型語言模型和視覺藝術創作工具,能夠根據給定的目的和條件,自動學習與產生各種形式的新內容,從而改變學術研究、教學方法及學習模式。然而,生成式AI技術同時也存在著一些潛在的風險和問題,如資訊的準確性、資料的安全性、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等。

因此,如何在教育領域中有效地應用生成式AI技術,同時避免其可能帶來的風險和問題,幫助師生正確和負責地使用生成式AI技術,並促進生成式AI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健康和可持續的發展,確保學生和教職員在使用這些創新工具時,能夠遵守最高的倫理標準和誠信原則,合理且正當的使用生成式AI技術,保護學術自由和創新精神,充分發揮生成式AI的教育價值,是本指引制定的主要目的。

二、定義與特性

(一)、定義:

生成式AI是一種能夠依據目的和給定條件產生新內容的人工智慧技術,它運用機器學習技術來學習和產生特定的資料模式和風格。生成式AI可以依據輸入的訊息或條件,產生文本、圖像、影像、聲音等各種類型的內容,而這些內容可能是全新的,也可能是對現有內容的改善或轉換。生成式AI的核心在於其創造力,即能從有限的資料中產生出多樣的內容輸出。通常運用一些先進的機器學習技術,來實現其產生能力。

(二)、特性

生成式AI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特性:

1、多樣性:生成式AI能夠根據不同的輸入條件和資料集,自動產出各種形式的輸出內容。這些生成內容可以是完全原創的,也可以是對現有內容的改作。它還能夠學習和適應不同的資料集、語言、文化、使用者和場景,生成不同的報告、翻譯、對話、建議和反饋。

2、互動性:生成式AI能夠與使用者進行互動,從而生成更符合使用者需求的內容。例如,使用者可以提供特定的輸入,引導AI產生相應的輸出。此外,生成式AI還可以與使用者進行對話,從而了解使用者的意圖和需求。

3、通用性:生成式AI可以應用於教育、內容創作、數據與資料分析等多個領域。例如可以輔助教學材料的創建、提供個性化學習路徑、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和效果;可以創作內容、創建藝術作品、模仿名人風格;也可以從大量數據或資料中提取和生成可參考的觀點或見解。

(三)、潛在風險

生成式AI雖然具有高應用價值,但也存在一些須警惕的潛在風險。

1、資訊的準確性:生成式AI可能會產生錯誤或不真實的信息,影響資訊的可信度和品質。例如,生成式AI可能會生成假新聞、假評論、假數據等,造成誤導或欺騙 。

2、個人資料的安全性:生成式AI可能會侵犯他人的個人隱私,或者暴露自己的個人資料。例如,生成式AI可能會生成個人資料的偽造或洩露,如身分證、信用卡、照片等,危及個人的安全和權益 。

3、知識財產權的保護:生成式AI可能會侵犯他人的著作權,或者被他人侵犯著作權。例如,生成式AI可能會生成抄襲或盜用他人的作品,如文章、圖像、音樂等,違反知識財產權的規範 。

4、其他社會問題:生成式AI可能帶來一些社會的問題,例如侵害道德、法律、倫理等。生成式AI可能會生成不符合社會價值或公序良俗的內容,如暴力、色情、歧視等,引發爭議或抗議 。

三、生成式AI在教學與學習中的應用

(一)、學生學習

 1、研究與學習輔助:學生可運用AI進行資料搜集和初步分析,輔助學術研究。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找到和整理與研究主題相關的資料和資源,並提供一些基礎的資料處理程序。AI可以根據學生的研究問題和關鍵字,從網路或數據庫中搜尋和過濾相關的資料,並將其分類和摘要,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使用。但,學生應該對AI生成的資料進行審核和驗證,並在使用前確認其來源的可靠性和合法性。

2、學習資源獲取:AI可以幫助學生快速獲取和整理與學習主題相關的資料和資源。這樣可以讓學生擴展和深化自己的知識面,並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。AI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目標和興趣,從網路或資料庫中推薦適合學生的學習資源,如書籍、文章、影音等,並將其按照重要性和相關性進行排序和摘要,讓學生更容易選擇和閱讀。但學生應該對AI推薦的資源進行審核和檢驗,並在使用前確認其來源的可靠性和合法性。

3、語言、創作與表達學習:運用AI進行語言學習和練習,如透過對話機器人練習外語對話。這樣可以讓學生隨時隨地學習和使用外語,並提高語言的流利度和準確度。AI可以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和需求,提供適合的對話主題和難度,並給予及時的反饋和改正,讓學生更自信和自然地與AI進行對話。此外,學生還可以運用AI來提升自己的創作能力和表達能力,例如寫作、繪畫、音樂等。生成式AI可以根據學生的創意和指示,生成不同類型的作品,並給予學生反饋和建議,讓學生學習如何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。

(二)、教育評估

1、學習成效評估:AI可以幫助教師分析學生的學習數據,以評估教學方法的有效性。這樣可以讓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問題,並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內容。AI可以通過收集和處理學生的學習數據,如學習時間、進度、成績、反饋等,來生成學習報告和分析,並提供一些改進建議和預警,讓教師更有效地進行教學評估和管理。

2、客觀評分:在某些情況下,AI可以用來客觀地評分學生的作業,尤其是在客觀題型方面。這樣可以節省教師的時間和精力,並提高評分的一致性和準確性。AI可以根據教師設定的標準和規則,自動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掃描和評分,並給出分數和評語,讓教師更方便地進行評分和反饋。

3、學習診斷和輔導:AI可以用來進行學習診斷和輔導,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困難和挑戰。這樣可以讓學生克服學習障礙和提升學習信心,並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。AI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數據,如學習歷程、錯誤分析、學習風格等,來診斷學生的學習問題,並提供適合的學習策略和輔導方案,讓學生在AI的指導和支持下,改善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能力。

(三)、創新教育方法

1、新教學方法探索:鼓勵教師探索運用AI實現創新教學方法,這樣可以讓教學更加生動和有趣,並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像力。AI可以根據教學主題和目標,創建各種遊戲和虛擬場景,讓學生在遊戲和虛擬中學習和體驗,並與AI或其他學生進行互動和合作。

2、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協作和交流:運用AI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協作和交流,建立更好的教學關係和學習社群。這樣可以讓教師和學生能夠更有效地分享知識和經驗,並增進彼此的理解和信任。AI可以作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橋樑,提供多元的互動方式,如問答、討論、遊戲等,讓教師和學生能夠更自由和開放地與AI或其他人進行對話和交流。

(四)潛在風險

應用生成式AI進行前述教學活動時,都需注意可能產的盲點與風險。如在進行學習評估時,須注意生成式AI對於語意和邏輯的理解還比較薄弱,可能無法準確地評估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,尤其是在主觀題型方面。此外,生成式AI評估可能存在算法偏見的問題,可能會對某些學生或群體產生不公平或歧視的影響。因此,師生和行政人員在使用生成式AI自動批改作業時,應該保持警覺和批判,檢查和驗證生成式AI的評估結果和品質。

四、負責任的使用生成式AI

(一)、避免抄襲和正確引用生成式AI雖能產生新內容,但使用者應避免抄襲並確保作品的原創性。使用者應該將AI生成的內容作為靈感或參考,而不是完全依賴或取代。使用者應該在AI生成的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修改、補充或創新,以體現自己的思想和貢獻。使用者應該遵守相關著作權法律和規範,尊重原創者的權益,並正確引用所有來源,包括AI自身。使用者應該遵循學術標準和格式,使用引號、註腳、參考文獻等方式來引用AI生成的內容,並避免混淆或誤導讀者。

(二)、合法使用資源:確保用於訓練AI的資料來源是合法且符合道德標準。使用者應該尊重數據的所有者和提供者的權利和意願,並在獲得其同意或授權的前提下使用數據。使用者應該避免使用涉及他人個人隱私或敏感信息的數據,或者使用可能造成他人不利影響的數據。使用者應該對自己使用AI生成的內容的目的和方式負責,並在必要時取得原創者的同意或授權。

(三)、文化敏感性和包容性:在使用AI生成內容時,應考慮不同文化和社會群體的敏感性和特殊需求,並尊重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。使用者應該避免使用AI生成可能冒犯或歧視他人的內容,或者使用可能引起誤解或爭議的內容。使用者應該在適當時表達自己的立場和觀點,並鼓勵和尊重不同的觀點和創意。使用者應該使用AI技術來支持和幫助不同能力、背景和需求的師生,並提供平等和公正的教育機會和資源。使用者應該使用AI技術來增進和豐富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學習,並促進教育的多元化和包容性。

(四)、輔助工具定位和批判性思考:將生成式AI定位為一種輔助工具,而非學習和創作的全部。使用者應該明白AI的優勢和局限,並在適當的場合和程度上使用AI。使用者應該保持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,並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和技能,而不是完全依賴或取代AI。使用者應該批判性地接受AI輸出,避免對其結果產生絕對依賴。使用者應該理解AI的工作原理和限制,並在使用AI時保持自己的判斷和責任。使用者應該對AI生成的內容進行審核和修改,並在必要時尋求其他人的意見和幫助。

參考資料:

  1. 行政院及所屬機關(構)使用生成式AI參考指引(草案),網址:https://www.nstc.gov.tw/folksonomy/detail/f9242c02-6c3b-4289-8e38-b8daa7ab8a75?l=ch
  2.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,《生成式AI導入指引》,網址:https://www.iii.org.tw/Publish/DownloadPages_download.aspx?dp_sqno=26
  3.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──生成式AI之學習應用及參考指引,網址:https://ctld.ntnu.edu.tw/generative_ai
  4. 臺灣學術倫理教育學會,〈人工智慧技術對學術倫理的影響及因應建議〉,網址:https://www.taaee.org.tw/docs/20230223_conclusion_final.pdf
  5. 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,〈大學校園因應生成式AI之指引及教學建議〉,網址:https://ethics.moe.edu.tw/resource/epaper/html/21/
  6. 國立清華大學生成式AI工具教學指引,網址:https://www.nthu.edu.tw/pdf/pdf_168292719796.pdf
  7. 臺大針對生成式 AI 工具之教學因應措施,網址:https://www.dlc.ntu.edu.tw/ai-tools/